心理减压与社会稳定
今天(10月13日)看到新华社的一篇文章,介绍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的“心理减压计划”以及疏导情绪、化解矛盾隐患的消息。这可能是中国以行政区为单位,实施心理减压行为的第一个吧!因其与当今倡导的“维稳”有极大关联,因此备受关注。
裕华区搭起的七大平台是:律师会客室、心理疏导室、快乐大讲堂、网上连心桥、社区议事会、娱乐大舞台、社会大帮扶。有效引导和疏通群众情绪。
应该说,裕华区的经验与其他地区普遍采用的用人民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有很大不同。一是他们注重心理疏导,二是创造适应心理缓和的环境。如快乐大讲堂、娱乐大舞台等等。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方面都是必要的。首先是心理疏导,这对群众的激情缓和,从而达到心理平衡是非常有效的;其次是创造情绪宣泄或转移的渠道,让群众有气有发泄的地方,这也能达到心理平衡的;再次是引导得作用,如律师会客室,网上连心桥等,帮助群众解决法律上、生活上的实际矛盾,使之情绪转移,达到心理平衡。
心理学是介于社会学和自然科学边缘的学科,也叫软科学。从胡锦涛总书记创导的科学发展观来看,心理学是其它学科的牵头的科学与其他学科都有关联。如社会心理学、文艺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等,因此,更彰显其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石家庄市裕华区的“心理减压计划”是科学发展观在心理学方面的一个实践,因此有其示范意义和标杆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愿这个成功经验,能为其它地区所采用。
应该说,裕华区的经验还是初步的,缺少心理学方面的系统性、专业性,以及稳定性。这与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相比,还是“初级阶段”。
应该看到,“心理减压计划”也好,其他心理学在社会“维稳”方面的实施也好,都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发展了,群众对心理的要求才会增强,管理和领导部门才会对这方面舍得投入,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我国制定十二五计划的同时,这方面的投入,也应该在国家范畴内给予决策,并广泛实施。这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基础工作,是一个科学研究的方向,是一个中国特色心理减压与社会稳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