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篇盘点
自2010年7月14日中午11:12分写了第一篇博文:时间的记忆——教育扶贫的先驱,是记上海韩哲一教育扶贫基金会成立的文章,到2010年12月27日下午16:44分撰写的“良药难治贫”的时论,经历了五个月之久,已满整个100篇。各种形态各异的文章和诗歌,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感悟和心绪,自感痛快淋漓,以飨读者。自然,也为自己久已生疏的写作感到惭愧,但这也许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自己重新找到了博弈的武器。
与友交流,互通信息,这是博客和微博的工具性作用。加上QQ,更显便捷和通畅。自觉写信,发贺卡的机会少了许多。每每朋友聚会,便将感触和照片上传,然后发一短信,通知收看,便大功告成。瞬间的聚会成永恒的记忆,这就是博文和微博的功能与效率。
与网站相互联接,相互影响,相映成趣。我的网站几乎是与博客同时开通的。在网站上也设了个人博客,同时新浪博客也在此链接。但网站的博文并非我一个人的,也有学生们和同仁们的文章。但新浪博客不同,均由自己撰写。与此同时,又转发到我的QQ上,三位一体,彼此相应。
记得年轻时,常去福州路的古文书店,因离家很近,当时住山东中路广东路,五、六分钟的路程便可到达。淘书是当年的最大乐趣。其中以鲁迅的单行本为多,至今保留了数十本。鲁迅的杂文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其写作方式、内容以及他的处世为人,都是我辈之楷模。
最初的文章,都是学着鲁迅写的。当然,鲁郭茅、巴老曹的文章对我影响也很大,应该说他们影响了我们一代人。然后是西方的哲学的思想的影响在当时也很普及。黑格尔,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等的著作,我都完整的读过。我们这一代人与80后、90后,甚至70后、60后都有很大的区别。作为老三届的我们,出生后,在需要营养长身体时,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然而,要读书时,又逢文化大革命。好容易到了该要找工作时,又上山下乡。总算盼到回城了工作以后,又是下岗待岗,提前退休。可谓生不逢时。然而,这种境遇又锻炼了这一代人。因此这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性格,毅志和追求,都与以后的后生们截然不同。故我的文章里,多了些我们那个时代的烙印。
诚然,固步自封是要不得的。向后生们学习,努力进取,融合当今社会也是一个全新的命题。办网站,建博客,上QQ,与网友交流,都是这种融合最好、最快的途径。
为使自己不要太落伍,跟得上潮流,思想不太陈旧,就一起来上网吧!百篇博文后是一个新的起点,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