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诉讼
什么是风险投资(VC)?
一、风险投资的概念
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也常被称为风险资本、创业投资。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National Venture Capital Association)2000年指出,风险投资企业是由专业投资者提供资金投资并参与管理的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的投资对象为高速发展并蕴藏着有望成为某行业重要公司的潜力新兴公司。经合组织(OECD)1996年定义风险投资为对常被大公司和传统金融机构忽略,具有高风险和规模较小的高科技公司的投资,并提出风险投资亦可指那些对未上市的初创公司投资并参与管理的资本。我国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则指出,风险投资是指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以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投资行为。以上几个概念区别在于:投资领域是否仅限于高科技领域及是否采用参与管理的投资方式。我认为风险投资是将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潜力的行业或中小企业的并参与其管理的对企业而言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融资行为的股权投资。这样的定义突出了风险投资的股权投资性质及参与管理,并且将其投资领域扩大至高科技领域之外。
二、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风险资本、风险投资人、投资对象、投资期限、投资目的和投资方式构成了风险投资的六要素。
风险资本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公司的一种资本。风险资本通过购买股权、提供贷款或既购买股权又提供贷款的方式进入这些企业。
风险资本的来源因时因国而异。在美国,1978年全部风险资本中个人和家庭资金占32%;其次是国外资金,占18%;再次是保险公司资金、年金和大产业公司资金,分别占16%、15%和10%,到了1988年,年金比重迅速上升,占了全部风险资本的46%,其次是国外资金、捐赠和公共基金以及大公司产业资金,分别占14%、12%和11%,个人和家庭资金占的比重大幅下降,只占到了8%。与美国不同,欧洲国家的风险资本主要来源于银行、保险公司和年金,分别占全部风险资本的31%、14%和13%,其中,银行是欧洲风险资本最主要的来源,而个人和家庭资金只占到2%。而在日本,风险资本只要来源于金融机构和大公司资金,分别占36%和37%。其次是国外资金和证券公司资金,各占10%,而个人与家庭资金也只到7%。按投资方式分,风险资本分为直接投资资金和担保资金两类。前者以购买股权的方式进入被投资企业,多为私人资本;而后者以提供融资担保的方式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扶助,并且多为政府资金。
风险投资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风险资本家
他们是向其他企业家投资的企业家,与其他风险投资人一样,他们通过投资来获得利润。但不同的是风险资本家所投出的资本全部归其自身所有,而不是受托管理的资本。
2、风险投资公司
风险投资公司的种类有很多种,但是大部分公司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进行投资,这些基金一般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
3、产业附属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往往是一些非金融性实业公司下属的独立风险投资机构,他们代表母公司的利益进行投资。这类投资人通常主要将资金投向一些特定的行业。和传统风险投资一样,产业附属投资公司也同样要对被投资企业递交的投资建议书进行评估,深入企业作尽职调查并期待得到较高的回报。
4、天使投资人
这类投资人通常投资于非常年轻的公司以帮助这些公司迅速启动。在风险投资领域,“天使投资人”这个词指的是企业家的第一批投资人,这些投资人在公司产品和业务成型之前就把资金投入进来。
风险投资虽然是一种股权投资,但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得企业的所有权,不是为了控股,更不是为了经营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和提供增殖服务把投资企业作大,然后通过公开上市(IPO)、兼并收购或其它方式退出,在产权流动中实现投资回报。
风险投资人帮助企业成长,但他们最终寻求渠道将投资撤出,以实现增殖。风险资本从投入被投资企业起到撤出投资为止所间隔的时间长短就称为风险投资的投资期限。作为股权投资的一种,风险投资的期限一般较长。其中,创业期风险投资通常在7~10年内进入成熟期,而后续投资大多只有几年的期限。
风险投资的产业领域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以美国为例,1992年对电脑和软件也的占27%;其次是医疗保健产业,占17%;再次是通信产业,占14%;生物科技产业占10%。
从投资性质看,风险投资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直接投资。二是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三是提供一部分贷款或担保资金同时投入一部分风险资本购买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但不管是哪种投资方式,风险投资人一般都附带提供增殖服务。风险投资还有两种不同的进入方式。第一种是将风险资本分期分批投入被投资企业,这种情况比较常见,既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又有利于加速资金周转;第二种是一次性投入。这种方式不常见,一般风险资本家和天使投资人可能采取这种方式,一次投入后,很难也不愿提供后续资金支持。
三、风险投资的特点
风险投资具有与一般投资不同的特点,表现在:
(一)、高风险性。
风险投资的对象主要是刚刚起步或还没有起步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企业规模小,没有固定资产或资金作为抵押或担保。由于投资目标常常是“种子”技术或是一种构想创意,而它们处于起步设计阶段,尚未经过市场检验,能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高风险性是风险投资的本质特征。
(二)、高收益性。
风险投资是一种前瞻性投资战略,预期企业的高成长、高增值是其投资的内在动因。一旦投资成功,将会带来十倍甚至百倍的投资回报。高风险、高收益在风险投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
(三)、低流动性。
风险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创立初期就投入,当企业发展成熟后,才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将股权变现,获取回报,继而进行新一轮的投资运作。因此投资期较长,通常为4~8年。另外,在风险资本最后退出时,若出口不畅,撤资将十分困难,导致风险投资流动性降低。
从本质上来讲,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在投入资本并进行有效使用过程中的一个支持系统,它加速了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壮大了高新技术产业,催化了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这是它最主要的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国家经济而言,风险投资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机构的调整、改变社会就业结构、扩大个人投资的选择渠道、加强资本市场的深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
四、风险投资的运作
虽然每一个风险投资公司都有自己的运作程序和制度,但总的来讲包括以下步骤:
(一)、初审。
风险投资家所从事的工作包括:筹资、管理资金、寻找最佳投资对象、谈判并投资,对投资进行管理以实现其目标,并力争使其投资者满意。以前风险投资家用6O%左右的时间去寻找投资机会,如今这一比例已降低到40%。其他大部分时间用来管理和监控已投资的资金。因此,风险投资家在拿到经营计划和摘要后,往往只用很短的时间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以决定在这件事情上花时间是否值得。必须有吸引他的东西才能使之花时间仔细研究。因此第一感觉特别重要。
(二)、风险投资家之间的磋商。
在大的风险投资公司,相关的人员会定期聚在一起,对通过初审的项目建议书进行讨论,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面谈,或者回绝。
(三)、面谈。
如果风险投资家对企业家提出的项目感兴趣,他会与企业家接触,直接了解其背景、管理队伍和企业,这是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次会面。如果进行得不好,交易便告失败。如果面谈成功,风险投资家会希望进一步了解更多的有关企业和市场的情况,或许他还会动员可能对这~项目感兴趣的其他风险投资家。
(四)、责任审查。
如果初次面谈较为成功,风险投资家接下来便开始对企业家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以及尽可能多地对项目进行了解。他们通过审查程序对意向企业的技术、市场潜力和规模以及管理队伍进行仔细的评估,这一程序包括与潜在的客户接触、向技术专家咨询并与管理队伍举行几轮会谈。它通常包括参观公司。与关键人员面谈、对仪器设备和供销渠道进行估价。它还可能包括与企业债权人、客户、相关人员以前的雇主进行交谈。这些人会帮助风险投资家做出关于企业家个人风险的结论。
风险投资对项目的评估是理性与灵感的结合。其理性分析与一般的商业分析大同小异,如市场分析、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经营计划的内容等与一般企业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灵感在风险投资中占有一定比重,如对技术的把握和对人的评价。
(五)、条款清单。
审查阶段完成之后,如果风险投资家认为所申请的项目前景看好,那么便可开始进行投资形式和估价的谈判。通常企业家会得到一个条款清单,概括出涉及的内容。这个过程可能要持续几个月。因为企业家可能并不了解谈判的内容,他将付出多少,风险投资家希望获得多少股份,还有谁参与项目,对他以及现在的管理队伍会发生什么。对于企业家来讲,要花时间研究这些内容,尽可能将条款减少。
(六)、签订合同。
风险资本家力图使他们的投资回报与所承担的风险相适应。根据切实可行的计划,风险资本家对未来3~5年的投资价值进行分析,首先计算其现金流或收入预测,而后根据对技术、管理层、技能、经验、经营计划、知识产权及工作进展的评估,决定风险大小,选取适当的折现率,计算出其所认为的风险企业的净现值。基于各自对企业价值的评估,投资双方通过谈判达成最终成交价值。影响最终成交价值的因素包括:
1、风险资金的市场规模。风险资本市场上的资金越多,对风险企业的需求越迫切,会导致风险企业价值向上攀升。在这种情况下,风险企业家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风险投资家的资本。
2、退出战略。市场对上市、并购的反应直接影响风险企业的价值。研究表明,上市与并购均为可能的撤出方式,这比单纯的以并购撤出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风险企业的价值。
公开上市(IPO)方式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也是风险投资最常见的退出方式之一。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上市企业,风险投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股权以及企业创始人的部分股权随IPO一起,或者在随后的一定年限内获得流通地位,风险资本得以完全退出所投资的企业。公开上市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既可获得大量的收益又可提高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公司形象,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应公开上市也要求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程度,对公司的公众监督更广泛。
3、风险大小。通过减少在技术、市场、战略和财务上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可以提高风险企业的价值。
4、资本市场时机。一般情况下,股市走势看好时,风险企业的价值也看好。通过讨价还价后,双方进人签订协议的阶段,签订代表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双方愿望和义务的合同。关于合同内容的备忘录,美国东海岸、西海岸以及其他国家不尽相同,在美国西海岸,内容清单便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文件,而在东海岸还要进行更为正规的合同签订程序。一旦最后协议签订完成,企业家便可以得到资金,以继续实现其经营计划中拟定的目标。在多数协议中,还包括退出计划,即简单概括出风险投资家如何撤出其资金以及当遇到预算、重大事件和其他目标没有实现的情况,将如何处理。
(七)、投资生效后的监管。
投资生效后,风险投资家便拥有了风险企业的股份,并在其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多数风险投资家在董事会中扮演着咨询者的角色。他们通常同时介入好几个企业,所以没有时间扮演其他角色。作为咨询者,他们主要就改善经营状况以获取更多利润提出建议,帮助企业物色新的管理人员(经理),定期与企业家接触以跟踪了解经营的进展情况,定期审查会计师事务所提交的财务分析报告。由于风险投资家对其所投资的业务领域了如指掌,所以其建议会很有参考价值。为了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在合同中通常加有可以更换管理人员和接受合并、并购的条款。
(八)、其他投资事宜。
还有些风险投资公司有时也以可转换优先股形式入股,有权在适当时期将其在公司的所有权扩大,且在公司清算时,有优先清算的权力。为了减少风险,风险投资家们经常联手投资某一项目,这样每个风险资本家在同一企业的股权额在2O%~30%之间,一方面减少了风险,另一方面也为风险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管理和咨询资源,而且为风险企业提供了多个评估结果,降低了评估误差。
如果风险企业陷入困境,风险投资家可能被迫着手干预或完全接管。他可能不得不聘请其他的能人取代原来的管理班子,或者亲自管理风险企业。
五、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一)、风险投资对境外上市公司的影响
Barry,Muscarella,Peavy和Vetsuypens(1990)以复回归方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风险投资投资与否并不影响被投资公司上市的期初报酬,但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的承销商声誉较佳,从设立至上市的期间较短。另外,风险投资持股比例愈大、主要风险投资担任董监事愈久、主要风险投资成立愈久、主要风险投资之前曾经投资的公司上市愈多、参与投资的风险投资家数愈多时,IPO折价幅度越小。
Megginson & Weiss(1991)以320家有风险投资及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为样本,采用相同产业、公司发行规模相似条件做节选配对(match-pair)(该方法得到了后人的一致沿用),研究结果支持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即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比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承销价格相对较高,显示其所需支付的承销商贴水较少。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较能吸引信誉佳的承销商来进行承销工作,且可缩短公开上市的时间和成本。
在研究 IPO抑价的基础上,研究学者进一步利用经营绩效相关数据,检验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上市后经营绩效的影响。美国成熟市场表现出了风险投资对企业长期业绩的正面影响,但在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的市场中却检验出不同的结果。
Jain & Kini(1995)采用节选配对的方式,以136家有风险投资参与和136家无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上市特征中,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与其配对公司相比在销售收入和资产规模没有显著性区别的情况下,能赢得更高的发行额和发行价,且其资产盈利率和现金流量小于配对公司,而资本性支出大于配对公司(这都表明风险投资能帮助企业提早上市);对两项业绩指标在样本组间的比较表明,虽然在IPO之后都经历了业绩的下降,但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的业绩表现显著优于没有风险投资背景的公司。进而,作者分析认为上市前公司拥有的风险投资者的数量最能够代表风险投资的监管质量,并且会影响到公司的业绩。
Brav & Gompers(1997)将样本公司分为有风险投资背景和没有风险投资背景两类,研究表明:在IPO之后的五年内有风险投资的公司回报要优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
Wang等(2003)以新加坡82家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与82家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作为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 IPO 股票抑价程度更低,但没有发现这些企业有更高的收益、更低的发行成本;同时他们也发现,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相比,那些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时和IPO后的经营绩效更差,而且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与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在短期市场绩效和长期市场绩效上没有显著差别。
Rosa等(2003)研究了澳大利亚有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IPO抑价和长期绩效,从统计上看,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和无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 IPO 抑价没有明显的差别;而且他们在上市2年内获得了同样的收益,说明公开上市后的业绩在两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不同。
Franzke(2004)对德国1997-2000年间的58家有风险投资支持企业和108家无风险投资支持企业 IPO 时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有风险投资支持企业的抑价程度要高于无风险投资支持企业,而且前者在上市前的盈利能力和销售收入远小于后者。
(二)、风险投资对我国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影响
1、关于风险投资理论,最受学者们认同的当属认证、监控模型假设。据此,由于风险投资的参与带来了更高的认证水平,即降低了折价率。风险投资的认证功能表示他们能够提供更多的内部信息,以减少承销商、审计公司获取信息的难度,从而降低上市的成本。风险投资公司与承销商等长期的合作关系也可以带来更快更便捷的上市过程,从而缩短上市时间。
此外,风险投资为缩短上市时间、减少费用,会有意识的将上市前的经营绩效表现得更好,从而使上市更便捷。所以风险投资参与的公司上市前绩效会更加优异。但从实际样本研究表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组与无风险投资参与组的上市发行情况并没有显著区别。该结论与认证、监控模型结论不符。同时,也与 Jain & Kini,1995 等前人的数据分析结论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特殊性。
2、风险投资提供的附加值服务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其参与给予企业、政府等金融体系更多的信任。认证、监控模型中指出风险投资监督作用促进了更加有效的管理。上市公司的长期运营必然要与供货商等其他企业有关联,而风险投资在该行业的专业技能与网络关系使得上市公司能在企业关系上有更佳的表现。
实际研究数据显示风险投资参与企业的运营绩效差于无风险投资参与企业,这和Wang等(2003)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相似性。
3、由于风险投资可能带一些优势,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应该得到市场的追捧。在上市时,市场对风险投资参与企业未来绩效水平上升的预期会造成股价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超额收益衡量市场对公司的评价。短期因为风险投资的认证作用,风险投资参与组应享有更多的超额收益。长期中市场会根据公司实际运营情况调整预期。因为风险投资的监督作用,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应该更好,从而推高股价。
从实际研究来看总的来说,风险投资参与企业在半年内的超额收益都显著低于对照组。虽在一年后,有所回升,但总水平仍然很大程度上低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组。
4、风险投资促进了研发能力的发展,即会影响到研发费用的投入比例和研发人员比例。
实际研究样本中各指标表明没有风险投资参与组与无风险投资参与组的上市发行情况并没有显著区别。这说明风险投资的参与并没有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或风险投资并没有更多偏好于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企业。
5、在运营情况和研发情况上,风险投资机构的特性基本上没有起到显著作用。但风险投资参与至上市年限与运营资本回报率增长(1年)在10%显著性水平下显著正相关。表明风险投资参与时间越长,上市公司上市后一年的运营资本回报率增长更多,运营绩效更好。部分支持风险投资参与年限越长有助于上市企业提升运营绩效。
综上所述,风险投资对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影响并不显著,并没有境外的这些优势,这可能与我国整个投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
六、案例
美国TTI公司获得风险投资过程分析
转换科技公司(Transition Technology Inc.以下简称TTI)在1987年初开始寻求风险资本,直到212天后终于获得了3i 风险投资公司(以下简称3i)等提供的300万美元风险资本。这是一个比较常规的风险投资过程,但其中的曲折历程也颇耐人寻味。
寻求风险投资过程:
第1天:3i公司的副董事长Tom Stark(以下简称Tom)曾于70年代初与Albert Libbey(以下简称Albert)一同共事过。Tom从Albert处得知有一家叫TTI的新创公司正准备寻求第一次的风险资本融资。于是,Tom主动打电话联系TTI的董事长Walter。Walter向Tom简单介绍了TTI寻求风险资本的意图,并告诉他预计需要的资金额。Tom对Walter的想法颇感兴趣,并表示了愿意合作的意向。Walter告诉Tom,他需要2到6个星期来准备商业计划书。
第50天:TTI的商业计划书送达3i。以下是商业计划书的内容摘要:通过适宜的技术改进将使以下这些目标成为可能:改善工业输入/输出(I/O)产品性能;降低工业输入/输出系统造价达20%-40%;设计出一套能与多种工业自动化计算机配套的工业输入/输出系统。
企业发展目标:
5年内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美元;
税前收益达17%-20%,税后利润达8%-11%;
在工业自动化计算机输入/输出市场处于主导地位。
上述目标需要大约275万美元的股东权益投资。
第57天:在波士顿,3i在其每周例行工作会议上讨论TTI项目。Tom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3i应当认真考虑TTI的投资建议;与会者同意Tom的意见。接下来,Tom需要确定投资计划中哪些内容是关键之处,并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他也开始考虑寻找其他会对TTI感兴趣的风险投资基金。
如果3i向TTI提供所需的全部资金,并采取最简单的直接的融资结构,那么3i将处于控股地位;但3i向来不愿意控制所投资的公司。而且,3i与TTI都希望组成一个小型的辛迪加,这样既可以为TTI的后续阶段融资带来更多的后备资源,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与商业联系以协助公司发展壮大。Walter继续寻找其他基金,Tom也在考虑他所认识的、并能够加入此项目的其他风险投资基金。
第72天:Tom第一次参观TTI,并与其3个创建者深入地讨论该投资建议。TTI的创建者们曾一同在另外一家公司共事2年多,他们的技能也是互补的。这个3人小组可以出色地完成设计、制造与销售产品的整个流程。尽管由于公司仍处于初建阶段,还没有完整的实物产品可供演示,但是他们成功地演示了产品的其中一个重要部件:电波-频率链路模块。
第74天:Tom写了一份长达4页的信,描述TTI的创建者、计划产品以及营销计划,然后附上预测的资金平衡表、收入与现金流报告以及可能投资回报的计算结果,并寄给了在伦敦、英格兰、Newport 、Beach、加州等其他3i分支机构中熟悉工业自动化或相关领域,能够对市场、竞争与技术作出评价的其他同事。他们将凭借自己的经验与网络,协助Tom完成对TTI的调查评估。
第77天:Tom与Walter会面并讨论了融资的一些具体细节,包括:
Walter需要的资金额,而不是Tom能够提供的资金额是多少;
Walter在投资计划中所列数字的可信度如何?
Walter如何估价其公司?
Walter正在接触的其他投资者都有哪些人,他们的反应如何?
根据Walter的回答以及其他讨论结果,Tom初步决定分阶段投资。这样有利于减少风险投资企业的初始投入,但必须保证公司有足够的资金以展示其具有制造产品的能力。
第86天:Tom与Walter再次会面,围绕着融资规模与开展公司业务所需最小资金额继续讨论。投资计划中列明的融资总额为275万美元,但只要150万美元就足够让公司运转直到产品开发进入Beta测试阶段。另一方面,对公司的估价问题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Walter作为所有者之一,对公司的估价较高;而Tom对TTI也有一个估价,他不愿意付出更高的代价。通过几次会晤,Tom与Walter不断地磋商交易的细节。
第94天:从伦敦与Newport、Beach来的报告认为,TTI的产品存在一个潜在的良好市场。但是,从Reading与英格兰来的报告却发现了该产品存在竞争者。Tom把这些情况告诉了Walter。
第109天:完成了主要交易问题的谈判之后,Tom整理出一份详细材料。首轮投资是150万美元。Tom向3i的法律顾问Ropes和Gray送去了一份投资条款清单草案和一份预想的资本结构说明书。投资条款清单是3i的初步投资承诺,其中包含了交易的关键条件。
第111天:投资条款清单送达TTI,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第112天:直到目前为止,3i仍然是唯一一家对TTI继续保持兴趣的投资者。其他几家风险投资企业虽然也曾考察过TTI,但都没有产生投资的意愿。Walter有一个名叫Rube Wasserman(以下简称Rube)的顾问,不断帮助他接触更多的风险投资企业。Rube曾经是Gould(一家有数十亿美元的业务多元化的公司)的一位战略投资负责人。Tom与他们共进午餐,讨论还有谁会愿意参与投资,并且该如何去做。
第113天:北大西洋创投基金(North Atlantic Venture Fund,以下简称NAVF)表示愿意投资于TTI。Tom与NAVF的一位合伙人Gregory Peters(以下简称Gregory)见面,讨论Gregory还需要哪些信息以开展他的调查评估工作以及他们如何确保TTI能达到预定目标。一些关键问题包括:
因为有产品竞争者的存在,是否存在足够大的市场支撑TTI按照预定的利润卖出预定数量的产品;
TTI能否最终生产出产品,并在行业中保持主导地位;
TTI的创建者们能否对潜在的机会或问题作出有效的反应。
Tom与Gregory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源,而且重合之处不多。两人对需要集中处理的问题与信息共享达成了共识。
第115天:Tom完成了一份内部投资计划书,一共有9页文字与4个数字表格。以下是这份投资计划书的摘要内容:
融资要求与建议
运作费用与流动资金$450,000
产品开发$850,000
资本支出$200,000、$1,500,000
资金来源$750,000
其他风险投资企业 $750,000
$1,500,000
$750,000
融资方式
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购买A系列可转换优先股37,500股,3i的总投资额为75万美元,占公司份额的19.5%。每股A系列优先股可以转换为一股普通股。A系列优先股拥有正常的投票权、反稀释保障(antidilution protection)以及共同证券登记权利(piggyback registration rights)。 建议中的首轮150万美元风险资本应当足够支撑TTI完成其几件输入/输出模块以及其与IBM个人电脑和DEC MacroVax的计算机接口的开发与推广。预计在首轮融资后的14个月左右,该公司需要第二轮融资,以应付流动资金增加的需要。首轮融资应当证明产品有足够市场接受程度与可行性。 董事会通过后生效。
第121天:Tom的投资计划书在3i董事会上得到通过,3i承诺投资,前提是有其他风险投资企业同时投入至少75万美元。
第122天:Tom送给NAVF的Gregory一份投资条款清单。
第135天:投资条款清单与调查评估记录被送往另一家风险投资企业——Hambro International Venture Fund(以下简称Hambro)。
第138天:黑色星期一——华尔街股市危机爆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Tom都忙于应付打来的电话。Tom所投资的许多公司都怀疑,上市公司股价的暴跌,是否意味着他们公司的估价都显得过高。Walter也打来了电话,但他关心的是随着金融环境的剧烈变化,Tom是否还有能力提供约定的风险资本:“3i的承诺依然有效吗?”Tom保证仍然有效。
第148天:Walter与Rube会面。虽然到目前为止,只有3i承诺提供75万美元和NAVF承诺提供40万美元,但人们似乎正逐渐对TTI产生兴趣。有10家其他的投资者也在考察TTI。在金融市场一片糟糕的时候,大萧条极有可能随之而来。这样,风险资本将会变得稀缺,因此他们决定尽其所能筹集到更多的资金。
第155天:Tom与TTI的创建者们共进午餐,讨论融资进程。他们重新评估了潜在的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可能性。
第161天:Tom与Rube见面,讨论为什么还是没有其他风险投资企业承诺投资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否二人的努力不足?但他们想不到做错了什么,所以决定继续接触潜在的投资者。3i既然承诺了投资,就再没有退出的余地。但在私下里,Tom不得不开始怀疑他与Gregory所共同作出的判断。
第186天:Tom向Aegis Fund Limited Partnership(以下简称Aegis)送去了一份投资条款清单。
第188天:突然间,投资者对TTI的兴趣又浓烈起来。在几天之内,Tom收到了2份各100万美元的初步投资承诺。目前,初步承诺的风险资本总额已经超过了300万美元。
第190天:又来了一份75万美元的初步投资承诺。
第193天:Tom继续收到了更多投资者打来的电话,表示愿意向TTI投资。
第194天:Tom与Walter讨论总共需要的风险资本额。按照原来制定的股票价格,这次融资最多只能接受300万美元。
第195天:投资者们开始协商如何把总风险资本供给额降至300万美元。
第211天:所有投资者来到Ropes和Gray处,讨论融资的细节。
第212天:TTI在这一天收集到了所有的300万美元风险资本:Aegis投资90万美元,Hambro投资100万美元,NAVF投资40万美元,3i投资70万美元。Walter和他的伙伴们终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开展计划的业务了。
根据以上背景情况,我们可以总结出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关键之处:
(一)、 风险投资过程的几个重要步骤
风险投资企业一般化的投资决策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搜寻投资机会。投资机会可以来源于风险投资企业自行寻找、企业家自荐或第三人推荐。
2、初步筛选。风险投资企业根据企业家交来的投资建议书,对项目进行初次审查,并挑选出少数感兴趣者作进一步考察。
3、 调查评估。风险资本家会花大约六周到八周的时间对投资建议进行十分广泛、深入和细致的调查,以检验企业家所提交材料的准确性,并发掘可能遗漏的重要信息;在从各个方面了解投资项目的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各种情报对投资项目的管理、产品与技术、市场、财务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作出投资决定。
4、寻求共同出资者。风险资本家一般都会寻求其他投资者共同投资。这样,既可以增大投资总额,又能够分散风险。此外,通过辛迪加还能分享其他风险资本家在相关领域的经验,互惠互利。
5、协商谈判投资条件。一旦投、融资双方对项目的关键投资条件达成共识,作为牵头投资者的风险资本家就会起草一份“投资条款清单”,向企业家作出初步投资承诺。
6、最终交易。只要事实清楚,一致同意交易条件与细节,双方就可以签署最终交易文件,投资生效。
(二)、 风险资本家对投资项目的考察方式
风险资本家考察投资项目的方式一般包括:
1、阅读投资建议书。看项目是否符合风险投资家的企业特殊标准,并初步考察项目的管理、产品、市场与商业模型等内容。
2、与企业家交流。重点考察项目的管理因素。
3、查询有关人士与参观风险企业。从侧面了解企业的客观情况,侧重检验企业家提供的信息的准确性。
4、技术、市场与竞争分析。主要凭借风险投资企业自己的知识与经验,对项目进行非正规的市场、技术与竞争分析。
5、商业模型与融资分析。根据企业家提供的和自己掌握的有关信息,对企业的成长模型、资金需求量以及融资结构等进行分析。
6、检查风险企业。主要考察企业以往的财务与法律事务。
(三)、 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式
风险资本家一般不会向风险企业一次投入全部所需资金,而是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投入资金。每阶段都定有一个阶段性目标:上一阶段目标的完成,是下一阶段融资的前提。但是,每一阶段的投入资金应当保证足够支撑企业家完成该阶段的目标。这样做既有利于投资者降低投资风险,又可对企业家构成一定的压力与动力。
(四)、 辛迪加在风险投资中的作用
投资项目一般都会组建辛迪加共同投资。这对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双方都有好处。首先,这样既能够为风险企业的后续阶段融资带来更多的后备资源,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经验与商业联系以协助公司发展壮大。其次,对于企业家来说,由于风险资本的提供者分散了,其控制公司的余地也更大了;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在放弃控股地位的同时,原来集中的风险也被分散了。
(五)、 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的关系
在风险投资中,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实际上是在共同创业。从风险资本家与企业家达成初步投资协议时开始,双方就是一种合作关系,共同计划融资方案,寻找尚缺资金,以求最终实现投资;此后双方继续紧密合作,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企业顺利成长并促其最终成熟,使企业家圆其创业梦,风险资本家也得以撤出投资获得高额回报。随着投资过程的逐步进展,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密。
(六)、投融资双方的目标调整
风险投资作为一种动态的投资过程与创业过程,必须要能适应金融、商业环境的变化要求。投融资双方要针对金融、商业环境的客观变化作出及时反应,适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与对策。在本例中,华尔街股市暴跌之后,由于估计日后融资难度将会增大,TTI及时调整了其融资目标,决定首次融资就要募集到尽可能多的资金。而对于3i来说,尽管已经计划好要自己投资75万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0%,但由于形势的变化,共同投资者突然增多,为了顾全各方利益,最终决定投入70万美元,只占总投资额的23%,不到四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