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业委会换届选举前
我所知道的一个小区业委会要换届选举了,业主们众说纷纭,有提建议的,也有提各种意见的,也有提选举用微信投票方式的,不一而是。
有位业主说了那么一段话:“我在这个小区住了快20年了,每届业委会委员都是信誓旦旦,要为大家做事情,我也相信他们想做事情,但事实是大家都不满意。这个原因我认为是业委会脱离群众。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居委会人员在院子里走访,现在别说居委会了,就是业委会委员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你说业主能满意吗?”这位业主想说的无非是业委会委员脱离了业主,甚至连面也见不着。应该说业委会还是付出了很多努力,这从业主微信群里的各种信息都可以折射出业委会的工作。
这位业主提到他小时候居委会干部经常在院里串门的事情,使我想起1976年拨乱反正以后上海居委会的场景。那年我也担任了居委会的调解主任,同时分管河南路延安中路到山东中路一片。除了调解纠纷,我会和其他分片干部一样走访居民家庭。家长里短,群众中有什么纠纷、困难抑或哪里存在卫生差的情况等一目了然。家家户户的情况,如夫妇子女工作、学习单位以及其他情况如数家珍,了如指掌。此外除了动员退休工人出来一起参加管理社区工作,在职职工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运用他们的资源为社区服务,如原上海市饮食服务公司的薛先生,原福州路书店的章经理等都成了积极分子。这些都是分片干部的主要工作之一。每次有大的活动。大家都会自愿参加····
这些都是当年的社区工作情况,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什么任务都会落实到最基层的居委会和村委会。如今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小区应运而生。社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漂亮,条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不知道多少倍。但在社区管理上,是否也提高了多少倍?特别是现在房屋成了商品,居民成了业主,同时又增加了业主委员会,加上原来的居委会,管理力量和能力水平不知要比过去提高多少,但是业主们总感觉不满意,就如本文开始所说的业主,怎么看也不如原来他小时候的居委干部。
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也会变的。现在还是用以前的思维考量现在,也不现实。与时俱进,才是目前正确的选项。日前看到静安区天目街道业委会指导站成立之后的事迹,很受启发。街道于2018年起成立了业委会指导站,并组织辖区内业主委员会正副主任和委员参加志愿者队伍。这是一个大胆又创新的尝试,成立业委会自治的志愿者服务队,以自愿为原则,吸纳业委会成员为志愿者,以多重身份服务社区,接受监督。这种甘于奉献,不在乎业委会那些所谓名利的做法深得业主的欢迎。这就是过去那种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的精神,所有这些都是做好业委会工作的力量和榜样。
但愿静安区业委会指导站的这个经验以及业委会志愿者队伍的管理模式,对我们有所启迪,甚少他们的这种全心全意服务业主的精神值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