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您有任何法律上的疑惑或对我们的服务有何意见及建议,请在此留言

在线咨询

当前位置:陈邦理律师网 > 个人博客 > 陈邦理律师 > 辩论吧>信息正文

周末记事--我眼中的年轻律师工作者(之六)

发布时间:2024-05-11 访问:260
  八九十年代时,在律师这个行业中,有种一工种叫律师工作者的见习人员,因为没有律师证或实习律师证,故曰律师工作者,他(她)们也是当年从事律师业务的一部分,而在这一批年轻人中,也经常出现在某一个领域特别出色的人从我们市联合所七室到市高桥所,又到现在的市律和理所,三十九年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这样的人也不少,原闸北区北站街道小许就是其中之一。

  小许作为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我们所里实习,她跟我时正好碰到著名剧作家王炼自己的一个案子,他因写了电视剧杜公馆剧本,并拍成电视剧播出,而被当年浙江军督卢永详的第四个儿子告上了徐汇法院,称剧中所的上海滩的卢四公子侵犯了他的名誉权,因为他就是卢家的个儿子,后来在东北参加了人民解放军。要求王炼先生在报纸上公开赔礼道歉,并恢复他的名誉。

  作为我的助手,小许立即进入工作状态,每天跑图书馆和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并依据王练先生当年创作的依据和思路,找到了所有与此相关的证据和资料。在法庭上,我依据当年的史实,将上海滩的四大公子与卢家家属的四个公子相区别,所谓四大公子,按年龄顺序排列即孙科,张学良,段宏业,和卢筱嘉。卢筱嘉最小,故称卢四公子,大公子即孙中山的儿子孙科。而四公子卢筱嘉在卢家却是老大,而原告卢四公子当年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沾不上边,只是称谓上自己觉得卢四公子就是说他了。为此,小许还找到中国家庭关于称谓的约定俗成的称呼,从而进一步把两者区别开来。官司最终以我们胜诉而结束,而小许的认真、专研、好学、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希望她能在律师这个职业上发展,但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原单位。

  在我印象中的律师工作者还有一位就是从新疆支边回沪青年安排在小学工作的小程。

  他非常喜欢学法律,也喜欢看各种案例,在我们所里学习时,正好到一起南汇滨海化工厂附近,有一家姓郁的养渔户,渔塘的大批鱼离奇死亡,而要求告化工厂的案子。在我安排所里的律师前去取证时,他强烈要求一起去,而且表明不查清事实不回来的信心。

  记得当年安排他们去时,旅馆的床铺,一张床二元钱。乡下条件肯定艰苦些,他说比他在新疆时时条件好多了。他们一边走访村民,一边实地观察和调查,白天不行,晚上蹲守在河边和鱼塘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让他们查到几个出水口,通过取样,对比以及追寻源头,与化工厂联系起来最终打赢这场官司,立下汗马功劳。所里的律师对小程赞赏有加。之后,凡是所里有调查取证的,都会带上他。我希望他系统地学习法律,考律师证,最后他也还是回到学校。

  像小许和小程这样的喜欢法律,喜欢律师工作,又曾经在我们所工作过的,三四十年来还真不少。如小蒋,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做内勤、管资料、还帮我开过车。还有小钱,也是一个非常好学又喜欢律师工作的年轻人,在我所工作过几年,一直到现在还经常来所里看看惠琳老师和卢老师

  如今的律所,通过司法考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再也没有当年的律师工作者或编外的律师爱好者。但他们的好学和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工作效率,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实习律师甚至一二年级的新律师差,只是当时的机缘巧合,使他们最终与律师工作无缘,不管怎样,他们也是我眼中的年轻律师中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年轻的律师工作者。

当前评论数:0条   查看全部评论
用户名
评 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