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记事--教育扶贫的先驱者:韩哲一和他的基金会
前两天基金会秘书长韩烽火发文“薪火相传十五载,教育扶贫耀未来”的纪念基金会十五年的大事记。我回复烽火秘书长“路难行,行则将至,事难做,做则必成。”韩基金成立十五年的历程正诠释了什么是坚守!什么是事业的传承。
确实,基金会走过的这十五年实属不易,一系列数据特别耀眼。2021年2月上海市民政局颁发4A级社会组织的评估等收证书,对韩基金这样中小规模的基金会非常不易。十五年来基金会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共收到56家企业捐款1401万元,660位个人捐款686万元,共计2087万元。在基金会以韩老夫人李曙明的名字命名的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的《曙明计划》中累计捐助440万元。资助了2000多名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为265名支教云南、甘肃贫困地区的研究生志愿者提供了生活保障。基金会还向安徽黄山、江西赣州市、山东成武县、山东德州市、重庆彭水自治县、云南怒江自治州等的贫困地区学校以捐款、捐物、添置家具、修建操场、赠送书籍等形式,共捐助了138.14万元。
在医教扶贫项目方面,基金会与上海东方医院及社会团队合作开展“同心、西藏”医护培训共投入174万元。基金会还与上海华山医院顾玉东院士、徐文东教授合作开展银川市“医教扶贫中国行”项目。基金会与上海瑞金医院团队合作,开展陕西府谷县“裕慈医教扶贫”项目等等。
应该说韩哲一基金会十五年为扶贫项目方面的努力在我国也是开创了教育扶贫先河,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同时基金会的创立得到市委领导的关心,时任市委常委的杨晓渡和丁薛祥还为基金会成立揭牌。杨晓渡个人也捐款一万元。作为原市委书记、副市长韩老基金会的成立,得到江南造船集团、上汽集团、宝钢教育基金会、上海石化工会的大力支持。他们与韩老共同出资,并以韩老的名字命名成立了教育扶贫基金会。
我第一次见到韩老还是上世纪的1980年上海市第二届科学技术大会上,作为35岁以下24名正式代表之一,有幸聆听韩老代表市委、市政府在福州路的市府大礼堂的讲话,当时主席台上还有李国豪、苏步青等科学家们。市科协“一大”是在1958年召开的,陈毅市长代表市领导讲话,这是时隔22年,科学界的又一盛会,而这一次大会,是由韩老主持的。这一次邂逅的又三十年,我有幸成为韩老基金会的一员。
“十五年即是传承的节点,更是新篇的起点”。基金会在纪念文章的最后写道:“基金会将以用心、用情、用行”为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教育扶贫的慈善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