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记事--嘴巴的功过
先说病从口入。这两天,办公室同事接连中招。一个“首阳”,另两个“二阳”,据说是中午同事们一起吃饭时感染了。千防万防,出门戴口罩,饭前便后勤洗手,但戴口罩没法吃饭呐!中招也就顺理成章。
据专家说,我国到六月底将迎来疫情的第二波高峰,届时每周有4500万人或二次感染,但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也就越高。这是万万不可以大意的。
再说“祸从口出”,就像郭冬临,他在2017年某卫视的春晚是一句“十个河南九个骗”,加之诈骗犯的河南口音遭到全网谩骂,认为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并起诉郭冬临要求道歉和赔偿每人壹元的诉讼请求。另一件事便是越剧表演艺术家何赛飞凭借综艺节目《中国梆子大会》比赛现场怒批行业乱象的一段话,也冲上了各个热搜头条,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我抓起来也要说。郭冬临现如今在各大地方台已经见不到他的身影了,而何赛飞是否会步郭冬临的后尘呢?这两件事性质上有所不同,应该不会被抓。都是通过各自的嘴巴说出来后引起轩然大波的,无论是病从口入还是祸从口出,这都是嘴巴功过的一部分,疫情病毒与口舌之争看起来是一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两回事,但他都是用嘴巴而联系起来。病毒要防治,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疫情,第二波高峰这需要理性对待,更需要科学看待,吸取以往教训。绝不能再走弯路,因为这是国家和老百姓都承担不起的。
同样需要解决的是“祸从口出”的问题。自古以来因言获罪,字底波澜也是屡见不鲜的。连一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诗句也会被引来杀身之祸,更别说在公共场所、饭桌上的言论,此类案例不胜枚举。
在我年轻时当调解主任调解民间纠纷那会,听老百姓说得最多的是“饭吃三碗闲事少管”。说的就是嘴巴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管闲事闯祸的,所谓“一句话说得人笑,一句话说得人跳”便是如此。故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防止病毒大家都能理解,“祸从口出”这就需要社会有一个让每一个人都感到宪法的保障和法治的公平正义,绝不能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更要容忍不同意见,热别是特别尖锐的意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时候真希望在许多地方能有明确规定就如规定律师在法庭上的辩论与发言可以有豁免权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