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末纪事一我眼中的年轻律师(之二)
话说当年我带的青年律师钱颖律师毕业于复旦大学法学院,法学硕士学位,在一九九三年夏,我们进军浦东的誓师大会上,主持会议的著名演员奚美娟还与她有过互动,当时钱颖担任外国友人的英语翻译。此外,谢军瑞律师则是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法语教师,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毕业。当时的大会也为法国朋友翻译法语,他与我一起担任当年的上海投资银行浦东分行的法律顾问十多年,不仅外语水平相当高,同时在金融领域的专业上也非常有造诣。
就像许多年轻律师一样,他们在跟我办案或参加法庭庭审中,强调法庭调查质证阶段,这是要花精力准备的,特别是一些细节问题上,更不能马虎。这方面他们做得都很好,因为我对他们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开庭前,将案子的基本事实,按时间顺序排列出来。其次,将该案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也都一一列出,在这两方面完成后,准备好代理词的提纲和法庭辩论的要点。这样基本要求,他们都完成得很好,很用心,就像他在教法语课前备课一样。关键在第二轮辩论和出现新的证据等等突发问题的处理上,年轻律师的经验不足就暴露出来,再厉害的,学历再高的年轻律师都会碰到这样的困惑。
当年在参加浦东法院的一次开庭审理中,他们就碰到这样的情况,最后还是我马上接着示范。我经常对年轻律师说,律师办案,开庭和辩论,要想在法庭上争取主动和成功,就必须花很大精力去准备,而且要在一次次庭审中积累经验。就像医生为病人做一次次手术,就像飞行员,一个个飞行小时的积累,在这方面没有捷径可走。当年,这批高学历的年轻人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我现在带的八零后团队的年轻律师,我经常用当年像谢军瑞,钱颖他们这批律师的经历和工作态度作为这帮年轻律师表率,各种庭前的团队准备会议,各种对原被告证据质证的准备,都为他们这批“菜鸟”律师增添了自信和成功的源泉。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年轻律师也渐渐成为老律师,有的甚至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像我心目中的小谢律师,如今在别人看来是老谢了,在担任海通证券法务在香港的招投标活动中,不仅所有的法律文本由他制作,而且所用的英语,法语也都自己翻译完成。还有像钱颖律师,她们这批复旦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同学中,还有方达所的李琪和周志峰等后来都是非常有成就的,钱頴后来去了美国深造。这也应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所有成功,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