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记事--遗产纠纷与社会化治理
作为上海浦东新区的律师和律所,更关心的是,我们浦东的这类遗产案子的情况怎样,司法行政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告诉我,浦东新区对这类案件的关注已久。目前也在进行社会化诉源治理继承纠纷案件试点。
据浦东新区司法部门统计,自2014年至2017年期间,浦东法院审理的纠纷案件呈逐年递增态势。由2014年的1452件迅速递增至2017年的2737件,三年内增幅近一倍。截止2023年9月三个季度案件数达2443件。随着案件数量的增加,遗产的标的数额也越来越大,轻松过亿也不在个别。这不只是法院受理的案件,民间通过其他各种途径解决的遗产纠纷更多。
除了数量上的增加,如今的遗产纠纷还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一是遗产类案件的类别增加;二是当事人争夺遗产的热度也是前所未有;三是新型的遗产纠纷所应对的法律问题屡见不鲜。所有这些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至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必然会遇到的社会家庭变化有关,只有针对这些问题,实现社会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理的力度,及时创造一个新的治理模式,才能适应。浦东新区目前正在走这样一条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
其实目前遗产纠纷的形成随着时间推移,社会形态不断变化,如社会老龄化加大、独生子女问题和独身子女的问题产生等会不断地产生新的种类,新的法律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案。
在我们解决的遗产纠纷中,律师完全有可能充当遗产案的协调人和纠纷的调解人,我所办的有些案子就是通过我们的调解,使大家心平气和地解决问题。
当然有些案件通过法院来判决和调解,出具判决书和调解书在目前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例如相关的房地产管理部门等一定要法院出具的法律文书,他们才认。更多的需要公证文书来证明相互关系。公证书也是目前可以解决这类非诉讼遗产问题最为便捷的路经之一,但更多的有矛盾无法解决的也只能通过法院的法律文书来确认。有的甚至还需要通过法院来强制执行,这样就大量增加了诉讼的可能。
由于时代的发展“断亲”现像也不断地发生,在如今年轻一代更为突出。亲人之间不再往来也罢,有的遗产争夺战中已成水火。常言道“亲人变仇人,不如陌生人”。确实如此。如今为房屋动迁款吵的不可开交的、为遗产争得头破血流,使得兄弟阋墙、亲人反目、六亲不认。所有这些随着文革这一代逐步老去,独生子女的下一代成长,遗产纠纷还会有新的变化。
遗产是父辈留给孩子的一份念想,也是关照下一代的物质财富。如今遗产的继承变成战场博弈,变成一个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纷争,这就需要一个法治社会有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一个令社会都能参与的治理机制,以及每个人都有传统美德的公序良俗。